曾经以人力资源支持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买家——上涨的薪资成本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竞争迫使很多制造商都转向对技术的依赖。一度光环万丈人口红利现在已经消失不见,面对生产效率需求的日益提高,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未来发展唯一的出路。
中国机器人需求量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大规模跨国制造商,特别是汽车行业制造企业的推动。管理咨询企业Solidiance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也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的60%。
“很多中国企业还是希望看到有人竭尽全力来搬起重物,而不是花钱购买昂贵的起降平台。”但是感应器,液压设备,移动性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让工业机器人变得更加灵活,精确,以及自主,它们已经可以被用在非常广泛的制造业场合。
中国企业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劳动力的基础上利用人多力量大的老道理来对抗正在一步步蚕食旧系统的机械生产。但是在重复简单机械工作的时候,工业机器人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不是一点半点,虽说不少国内企业也在说着机器换人,但是项工程的巨大的成本将会成为最大的一道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一掷千金买来机器人 “干掉”人工劳动力的。短期来说,熟练的老员工再没有退休之前他们还将会是企业最主要的核心劳动力。
除去国内企业,在华的外企类似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和德国库卡这样的全球性机器人公司正在向中国市场投入更多资源,希望从这个国家高速的自动化中获得经济利益。2011年的时候,富士康设立在深圳的苹果代工厂公布了一个“百万机器人大军”的三年计划,将取代那些从事重复性手动工作的工人。
虽然中国是世界增长最迅速的机器人市场,日本还是在工业机器人的占有量上排第一名,2012年的时候,该国运行中的工业机器人有31万台,相比之下,中国有9.6万台,美国有16.8万台。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虽然媒体新闻都铺天盖地的宣传着这一次工业市场的转变,这一个正的增长量,但是在不同的基数面前这样的
数字立刻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是工业机器人给中国制造带来的改变和成长,延续这个良好的态势继续加速机器和人的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以人取胜的世界工厂之名,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